題:
請問什麼是”支那人”?
Superbil
2004-11-30 22:19:18 UTC
我在網路上看到很多有關"支那人"的解釋
可是到底什麼是"支那人"?
三 答案:
翊帆
2004-11-30 22:27:57 UTC
「支那」的由來和興起



「支那」是梵文「秦」讀音的漢譯,是秦時代印度對中國的稱呼,再由去印度取經的中國僧侶帶回來,作為外來語寫在經文上。而來唐朝長安遊學的日本空海弘法大師(778-835,日本平安前期著名的思想家、漢詩文作者)等人也移植了這個新詞,空海在他的詩集《性靈集》中寫下「支那台嶽曼殊廬」詩句,這可能是日本最早用支那稱中國的文字。平安末期(1156-1185年間)成書的《今昔物語集》裏出現過「支那國」的提法;同時期(1106年)的《東大寺要錄》上也有「印度支那未嘗見聞矣」的話語。由於這些只是學者的讀物,一般民眾並不接觸,而且絕大多數作者照例用「漢土」或「中華」指稱中國的事物,還是習慣隨朝代更替稱中國為「唐、宋、元、明……」,所以「支那」一詞還沒正式成為日語。

直到江戶時代的一七一三年,一個叫約翰的羅馬人漂流到日本,學者新井白石奉命接待,他傾聽約翰講述世界的狀況,並據此寫了一本書《采覽異言》,是一本講解世界地理的書。他根據約翰對中國的發音「china」注上「支那」,從此開了日本實用「支那」的先河。

與此同時漂流到美國的日本人,也從美國人那裏學來「中國」的新稱呼,他們在寫下「支那」時還特意加上「就是唐、唐土、唐山」的注解,可見當時大多數日本人還不熟悉「支那」這個詞。

這樣始皇帝的「秦」,傳入印度後變成了「支那」,一路逆流回中國再輸出日本,另一路繞過歐美引進日本,由此在日本生下了根。

到了明治維新後的次年(1869),歌舞伎劇腳本作者默阿彌在作品《忘拿的藥》中,頻繁用「支那」和「支那唐山」,使「支那」很快流傳起來,並成為被廣泛應用的日語。明治時代出身的文學工作者們,就在這種語感下長大。其時,一直屬於日本國文學範疇的漢學被從新界定,其中的絕大部分內容獨立出來,「回歸」它應處位置,就被命名為「支那學」。

此後許多受「支那學」熏陶的日本學人對「支那」一往情深。詩人日夏耿之介(1890-1971)曾在《唐山感情集》的「敘」中這樣寫道:「對我來說,支那這兩個字本身就令我無條件地敬重酷愛……,支那就是china,支那兩字強烈地充滿世界一流文化國家的傳統和歷史的神韻。」



簡單說...就是指中國啦XD~
?
2004-12-01 21:04:17 UTC
第一次聽到 真有趣
?
2004-12-01 05:56:11 UTC
支那這兩個字的出現最早的確是印度人音譯「china」兩字又誤用漢字下的產物



但隨著中國與世界的交流…有心學中文而且願意尊重中國的外國人早就不用「支那」兩字稱呼中國了



尤其在二次大戰之後,中國人在自己的土地上打敗了日本法西斯的侵略之後

西方文化裏「尊敬強者」的原則也開始適用於中國,一些帶有辱華味道的語言就在國際間消失,不再有人用了__至少不會在有中國人的場合公然使用,白種人至上者私裏怎麼講…咱也聽不到管不著了



而且在英文裏有關「種族、膚色」歧視的單字從來沒少過…歐美人士何必用到「支那」?



不識中文,使用拼音字母的西方人,懂中文的自然會用正確的中文,不懂中文的當然就沒有這個問題



目前還稱「中國」為支x那的,只剩下愈來愈排外的日本人



尤其是一些極右的軍國主義份子



其實「支那」兩字本來也只是單純的音譯問題,還沒有所謂的歧視、辱華問題

__歷史典故大致就像第一篇回答裏所說的情形,我這裏也完全同意第一篇的精心解說





但我要補充的是

關於「支那」這兩個字何時變成帶有辱華的意思?





原因出在一百多年以前,大約是在清未中國國力衰微,心態上封閉保守

而不知對外的時候…



那時的中國人還有一點天朝上國的勢,問題出在太過傳統守舊的醬缸腦子,士大夫們偏生看不起「蠻夷」、抗拒一切西方的資訊

偏又錯過了西方「工業革命」、「文藝復興」&「大航海時代」的變化、影響



在人家歐洲的西方人強大了之後,本來經過萬里遠航,為了來到東方還誤打誤撞的先「發現新大陸」之後才找上『東方』的中國



初上門的還對中國保持一定的尊敬與友善

但當打交道的時間一久,發現這個大個兒「外強中乾」的時候,自然就不用客氣了



那時的中國的確也是因為老大當久了…一下子突然碰到力量不下於自己的異族,距離又遠到沒辦法以時間為武器,用「中華文化」同化、影響對方的時候,就慌了手腳亂了方寸

成了列強在中原共逐之「鹿」還自己跳下鍋去問了「鼎」



當中國無力抵抗西方的船堅炮利(現代科技)幾乎要被列強瓜分的時候

同一時間

情況類似的日本面對美國人的「黑船」扣關…卻在短暫的一陣混亂之後知道要「改革開放」好跟上時代的腳步

因而才有了後來的「明治維新」





維新之後的日本,在跟俄國的遠東軍隊較量過一場之後,發現自己不但不會淪為西方列強的「殖民地」境地,搞不好還有力量「殖民」別人…自然就開始找目標下手



也由於日本島國自然資源實在不足,換了誰來當日本統治者都一樣,向外擴張是必然的…唯一有的只會是「方法」上的問題,是慢慢的向外擴張還是狼吞虎嚥式的吃別人?



除了向南進東南亞之外,當然也看上了地大物博的中國

先是甲午一場戰爭搶走了台灣,從一戰戰敗的「德意志帝國」手裏接手佔了山東,從老毛子帝俄手裏搶了東北搞出一個偽滿州國還覺得不夠,居然「人心不足蛇吞象」的想吞下整個中國__才有後來的八年抗日戰爭

…這場仗可是從頭到尾都在中國人的土地上打的,不叫侵略還叫啥?進出?





日本人為了「進出」中國,第一步就是消除“中國”在日本的歷史上、日本民間記憶裏的「天朝上國」印象…自然得在「文化」上下足功夫



改寫歷史____改寫元代蒙古海軍打日本時的歷史,誇大「神風」的效應(天佑日本)是其一



明明可以正確的使用漢字,知道『中國』的漢字怎寫才對

卻大量的以「支那」代替『中國』

就是要為將來的入侵中國做島國國民思想上的準備____讓日本人忘了過去的歷史,渡海殺起人打起戰來才不會未戰氣先怯



就像現在台灣島上發生的「去中國化」教育改造一樣,都是為了政治的目的而在歷史、文化&語言文字上大動手腳,為了塑造一個語言、氣氛…



此後的歷史事實這也不再多說…

只是「支那」兩字在中國人的心裏,從此和在中國的土地上揮舞的日本武士刀綁在一起



臭了





所以對中國人而言

今天唯一「會把中國叫支那」的也只有曾經強橫侵略中國



卻又至今死不認錯,毫無悔意的日本







現在若有人對有血性的中國人以「支那人」相稱…

包你輕者換來一頓白眼、幾句臭罵,重者被打趴在地也是可能的


此內容最初發佈在 Y! Answers 上,這是一個於 2021 年關閉的問答網站
Loading...